发布时间:2024-11-15 01:56:53 来源:河池市某某餐饮管理客服中心 作者:热点
晨昏线是高考高中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地理地理的晨的非地带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昏线信阳市某某装饰设计运营部故又称为晨昏线(圈)。判读晨昏线是用高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考地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
1、理中律晨昏线的性规结构特征和判定
(1)晨昏线的特征:
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它平分地球,高考高中平分赤道,地理地理的晨的非地带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昏线晨昏线上的判读太阳高度角是0°。如图1所示:
(2)晨昏线的用高区分: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考地区分判断方法有:
①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边缘与夜半球的理中律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如上图1中的弧线AB为晨线。
一般地,在地球侧视图上,晨昏线只表现为晨线或昏线(如图1);在俯视图上,我们所看到的晨昏线是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如图2中弧线AM为昏线,弧线BM为晨线。在有的图中,还要根据具体要求先判断昼夜状况,再判断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2、晨昏线的运动特征
由于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自转15°,因此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信阳市某某装饰设计运营部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来回摆动,其移动幅度为46°52′。
(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
如图1中,弧线AB为晨昏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为黑夜。
(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
如上图2中,弧线AB为晨昏线,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
(3)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由东向西。故向东走人们会感到昼夜更替的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反之,向西走则大于一个太阳日。
3、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
一般地,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要过南北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即晨昏线不经过南北极点),其夹角范围为0~23°26′。
在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26′。当晨昏线与经线相交时,其夹角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值相等。
在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晨昏线与纬线垂直。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纬线斜交,但是总可以找到两条与之相切的纬线,它们分别是刚好出现极昼、极夜的两条纬线。
如6月22日,太阳直射23°26′N,故晨昏线与经线成23°26′的夹角,与66°34′N、66°34′S相切。
4、晨昏线在解析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右图3中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若弧线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AB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图4
(2)确定东西经度:
以0°经线为起点,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则为西经度。图3
(3)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次日0时(或当天24时)。③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º,地方时增加4分钟。④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例如:图4中P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且昏线通过P点,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天,伦敦的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B.这天,南极圈内全部是极夜
C.此时,“北京时间”是两点钟图4
D.此时,P点和悉尼在同一时期内
解题思路:由题意,P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且昏线通过P点,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则有北京时间与0°经线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时差为8小时,而P地的地方时是6点,故北京时间为次日的2点。
答案:C
(4)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6月22日。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12月22日。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也可以用:直射经线=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90°或直射经线=赤道与昏线所在经线—90°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纬度值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6)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也可以直接采用“查格”的方法,也就是以已经知道的某条经度为准,按照较东的地方有较早的时刻;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秒。一般地,如果是求某地的昼长,则经过该地画一条平行于赤道的纬线,看其昼弧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数所代表的时间数,如果图示是侧视图,还应该乘以2的倍数;如果是极地为中心的图示,则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所代表的时间数即可(如图5)。
例如右图6,用“查格法”判断B点的夜长是____小时。
解析:如右图6所示,该图是侧视图,正对着我们的半个球面是180°,被均分成6格,每格30°;图6因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则每格时长为2小时;如果用“查格法”来解的话,其步骤是:①经过B点画一条平行于赤道的纬线,该纬线被图中的昏线分为两部分;在昼半球的为昼弧长度,在夜半球的为夜弧长度。②因为是求B点的夜长,就查经过B点的夜弧的长度经过的格数。从图中得悉,经过B点的夜弧长有4个完整格数,每格2小时,则有8个小时。③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半个地球球面,B点的夜长还有一半被遮住,故其夜长还应该乘以2,即4格×2小时×2(倍)=16(小时)。也即B点的实际夜长应为16小时。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地方时。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例北京时间3月21日12时,一架飞机从某机场(120°E,66°34′N)起飞,沿北极圈向东作环球航行,12小时后返回原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飞行员能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B.两次日落,一次日出
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D.O次日出,一次日落
②飞机上的昼夜更替时间是
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24小时
③如果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则飞行员能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B.两次日落,一次日出
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D.O次日出,一次日落
解析下图7为地球太阳光照俯视图,B所在半球为黑夜,A所在半球为白昼,虚线圈为北极圈。
①飞机起飞时,机场位于A位置,飞机向东飞行,12小时后返回机场,此时机场位于B位置。相对于晨昏线的位置,飞机飞行了一圈半(图中带箭头的实线),具体地说,就是:飞机沿北极圈由西向东飞行,12小时返回原地,说明飞机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在北极圈上向东飞行经度30°,即1小时后飞机飞到了150°E。
由图7于地球的自转,则晨昏线和165°W重合,这时飞机和晨昏线的经度差缩小45°,再过1小时飞机将穿越180°经线,此时180°经线和晨昏线重合,再过8小时(360°/45°=8),飞机将再次穿越昏线,即飞机经过10小时两次穿越昏线。
同理,飞机第一次穿越晨线在飞行6小时(270°/45°=6),第二次穿越晨线将又要经过8小时(360°/45°=8),所以,飞机两次穿越晨线需经14小时。从下图8中可以看出,飞机两次穿越昏线,一次穿越晨线,也即两次日落,一次日出。正确答案是B。
②因为飞机12小时相对于晨昏线的位置飞行了一圈半,所以,一圈所需的时间为8小时。正确答案是B。
③如果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自东向西),12小时后,相对于晨昏线的位置飞机飞行了180°(上图9中带箭头的虚线),从图9中可以看出,飞机由昼到夜经历了一次日落。正确答案是D。
(8)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9)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一般地,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0°。
(10)判定是否为晨昏线: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因此在题目中太阳高度为0°的弧线一定为晨昏线,再结合试题中隐含的其他信息就能够准确判定。
一、概念
非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在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自然带的分布出现局部不符合地带性规律的现象。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二、影响因素及具体实例
1. 海陆分布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由于南半球该纬度范围内几乎全是海洋,陆地缺失,导致这两种自然带无法形成,这是海陆分布对地带的改变。
2. 地形起伏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东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出现温带荒漠带。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侧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这种地形因素导致了自然带不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规律。
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带,而是形成了热带草原带。原因是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相对较少,改变了原本在赤道地区应形成热带雨林带的地带性规律。
3.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西岸,暖流经过的地方,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的影响,使得该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纬度比其他地区偏高,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范围也向高纬度延伸。这是洋流对地带性规律的影响,与同纬度其他受寒流影响的地区相比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南美洲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直逼赤道,这与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应是热带雨林带,但寒流影响下形成了热带沙漠带,是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
4. 局部水分变化
荒漠中的绿洲是局部非地带性现象。例如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周围是广阔的沙漠(温带荒漠带),但在水源(如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等)充足的地方形成了绿洲农业区,植被为绿洲灌丛等,不符合周围的地带性植被特征。
三、高考考查角度
1. 现象识别与解释
给出某一地区自然带的特殊分布情况,要求考生识别出这是非地带性现象,并准确解释其形成原因。例如,呈现某山地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分布差异很大的图表,让考生分析这种差异是非地带性的体现,并从地形、洋流等方面解释原因。
2. 与地带性规律对比分析
要求考生对比某一区域的非地带性现象与地带性规律,分析两者的差异和联系。如分析某一非地带性自然带与同纬度地带性自然带在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相互关系。
3. 对区域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查非地带性现象对区域环境特征的塑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分析某一非地带性绿洲对当地农业、人口分布、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或者探讨某一非地带性山地垂直自然带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意义。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相关文章